- · 《教育研究与实验》栏目[08/31]
- · 《教育研究与实验》数据[08/31]
- · 《教育研究与实验》投稿[08/31]
- · 《教育研究与实验》征稿[08/31]
- · 《教育研究与实验》刊物[08/31]
两只小白鼠的实验,让我恍悟教育的真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知乎上有个问题: 为什么孩子越吵越笨? 有人说,这是身体的自发反应。 好比你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只猛兽,你会立刻吓得大脑空白。 对孩子来说,面对怒吼的成年人,大脑会时常处在
知乎上有个问题:
为什么孩子越吵越笨?
有人说,这是身体的自发反应。
好比你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只猛兽,你会立刻吓得大脑空白。
对孩子来说,面对怒吼的成年人,大脑会时常处在探测危险、战斗、逃跑的反应里,因此,很多脑区会发育不良,导致变笨。
深以为然。
曾经在一段采访小学生的视频里,让孩子们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家长辅导作业时的心情,孩子们说出的话,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恐惧:
“感伤。”
“一个字——狠,两个字——凶狠。”
“泪流满面。”
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主持人让孩子们模仿一下,家长在辅导作业时最常说的话:
“你是有脑子的人,不要每天就带个空壳来学习。”
“你动点脑筋行不行,我是不是生了你这么一个猪儿子。”
你是要气死我吗?”
“你怎么又犯这种错误了?”
看着孩子们小心翼翼、又恐惧、又无助的小表情,让人很是心疼。
教育孩子,难道只有打骂的方式吗?
01打骂孩子,只会彼此伤害
这是著名的斯金纳箱。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只小白鼠,在箱子里按压按钮。
场景1:它每按压一次按钮,就会出来一颗糖果。哇,好开心。小白鼠越按越兴奋。
场景2:它每按压一次按钮,就会被电击一下。渐渐地,它看着按钮充满了恐惧,再也不敢按了。
场景3:按钮开始失去规律。按一下,出来糖果。再按一下,被电击。小白鼠分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出糖果,什么时候会被电击。它茫然失措。
如果是一个孩子呢?
每次做作业的时候,总是被怒吼、被“电击”,他想起作业时,他的感受是什么呢?
又或者,爸爸妈妈对他时而和风细雨,时而狂风暴雨,喜怒无常,孩子又会怎么样呢?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
“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
曾经在网上看到几则这样的新闻:
孩子一年级,爸爸陪娃写作业,捶桌子把手捶到骨折。
儿子11岁,不好好写作业,爸爸就跟儿子打了起来,咬住儿子不松口。
咬得位置离眼睛比较近,询问医生要不要打狂犬疫苗。
更有甚者,孩子写作业磨叽,妈妈直接气到脑梗。
父母只认为孩子不听话,心力交瘁,孩子们又是怎样的心声呢?
“如果我不理解题意的时候,
爸妈怎么跟我讲,
我都不明白。”
“希望(妈妈)能更好地理解我。”
“不要打我行不行?”
02打骂孩子,父母只是在转嫁焦虑
这种打击型的父母,被称为
“差评师”父母
。
他们觉得“不打不成器”,打骂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
一打,孩子就认真了;
一打,孩子就知道学习了;
一打,孩子成绩就提升了。
殊不知,被打击大的孩子,不是更强了,而是更硬了。
而且,父母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在转嫁自己的焦虑。
一位心理学博士说:
“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
父母,尤其是妈妈,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这就是典型的自己停止成长,将提高竞争能力的压力转嫁给孩子。有劲儿全往孩子身上使,却不往自己身上使。
有的父母会提出质疑:
“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爱的不得了。打他是为他好,再这样下去,以后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打是亲,骂是爱,我怎么不打邻居的孩子?”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网址: http://www.jyyjysyzz.cn/zonghexinwen/2022/0223/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