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深圳的脚步》第18期丨陈难先:教育不该培养相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玉升 深圳报道 陈难先 简介 1943年出生,浙江绍兴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1970年到黑龙江省尚志县教中学,1980年在杭州电子工业学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玉升 深圳报道

陈难先 简介

1943年出生,浙江绍兴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1970年到黑龙江省尚志县教中学,1980年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1982年10月调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在深圳创办育才学校四所中小学。2003年退休。2010年起投身公益。

“老校长。”

这是陈难先在深圳蛇口独享的一个称呼,几乎所有的蛇口人,一见到他,都会热情走上前,主动跟他打招呼、问一声好。

9月10日,教师节,“蛇口消息报”推出“特区四十年·追梦人”系列报道,发出的陈难先这一期,主题是:一辈子就做了“教育”这一件事。

深圳知名作家涂俏,在朋友圈转发这一期报道时,如是说:

“老校长”的美誉称呼,蛇口人只认他一人。育才创办之初,他骑着自行车去接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一片荒滩上,他建起了四所学校。勤勉做人,踏实干活,虚怀如谷,儒雅谦和。蛇口教育,他是那个完美的打桩人。

涂俏接着写道,他信奉的是: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不仅如此,他还热心助力诸多国际学校落户蛇口,发展壮大。晚年,他倾情扶持办学困难学校、帮助学困儿童……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其实并未进入蛇口领导层内核,袁老风光无限时,他仅蜗居育才辛勤育人,后来,他成为袁庚精神的美好传承者……”

有趣的是,在涂俏的转帖下面,陈难先留言:有愧于如此这般的敬语!余生唯愿能够活出一个自己,即使有人说我“难弄”,也无妨……

率真性情,可见一斑。

1、“深圳把他忘了,我很难过”

我第一次见到陈难先,是在今年6月份的《袁庚传奇》新书发布会上,受邀出席活动的李津逵教授,特意引荐我们认识,称《深圳的脚步》之特区四十年四十人访谈,陈老校长是一个不可错过的人选。

当天的活动现场,陈难先上台致辞,他的一番实在幽默的讲话,让现场的人听后笑声四起。

“我一再跟记者们讲,我跟袁董真的不熟,我是等到他退休以后才跟他见了几次面。当年我做育才学校校长的时候,至于如何办学,袁庚一次也没有给我指示过、干预过,他信奉,教育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像讲段子一般,“问题是,我当时不仅没有做过校长,连教导主任也没有做过,我只会做老师,但他们偏偏非让我做校长,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上……”

说到这里,台下响起一片掌声和笑声。

创办四所学校,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对于那段经历,访谈过程中,陈难先跟我达成默契,他不想多谈,我也没有多问,“创办育才的那些事儿,网上到处都是,没必要再说了”。

他重点跟我提到另外一个人,称他有恩于深圳,深圳不该忘记他。

这个人叫吕型伟,著名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退休前是上海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老先生于2012年去世,享年94岁。陈难先强调,吕型伟的教育理念、教学理念,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陈难先回忆,他与吕老相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吕老代表中国教育学会来抓深圳市实验学校,这是他探索21世纪中小幼现代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的一个点。

“当时他经常来深圳,一来便小住一段时间,除了在实验学校蹲点以外,还到市内各校作调查研究。他多次来育才,了解育才的办学思想和实践,后来正式邀请育才参加他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在吕老的关怀下,年轻的育才学校得以进入这个名校济济的集体,办学的方向更明确,教育实践更科学了。”

可以想见,有了吕型伟的牵线和引路,对于当时在闭塞的蛇口办学的育才来说,真是如获甘霖。

陈难先跟我分享了吕型伟关于素质教育的一个观点:素质教育是一个伪命题,世界上的教育没有素质教育这一说。

在吕老看来,凡是提出一个科学的论点,有正面,必然有负面,以此类推,提素质教育,一定得有非素质教育,找来找去,你能找到非素质教育吗?找不到。

只要是教育,都是在提高人的素质。吕老举了两个简单例子来说明。

一个是酒店里的服务生为客人倒红酒,如何规范地倒酒,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和礼仪,酒店对服务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是不是素质教育?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网址: http://www.jyyjysyzz.cn/zonghexinwen/2021/1001/1583.html



上一篇:深扒“熟鸡蛋返生”背后的春霖教育,竟然还有
下一篇:西安新城区:打造优质课后服务 落实教育“双减

教育研究与实验投稿 | 教育研究与实验编辑部| 教育研究与实验版面费 | 教育研究与实验论文发表 | 教育研究与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研究与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