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一辈子都在研究幼儿,她为“幼有善育”谱写了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好的幼儿园,是孩子今天来了明天还想来的乐园。为了打造这样的乐园,郭宗莉执着耕耘了46年。 如今,70岁的她每天依旧驻守在紧挨着上海市思南路幼儿园的一栋二层小楼里,这里是

好的幼儿园,是孩子今天来了明天还想来的乐园。为了打造这样的乐园,郭宗莉执着耕耘了46年。

如今,70岁的她每天依旧驻守在紧挨着上海市思南路幼儿园的一栋二层小楼里,这里是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窗外,不时传来操场上孩子们欢乐的咿咿呀呀声。走到楼下,只需穿过一扇小门,她便能直通幼儿园一楼的玩具屋,来到孩子们中间。

近半个世纪与幼儿为伴,郭宗莉从一名普通的幼教老师成长为特级教师、特级园长。退休后,她依旧坚持从事学前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教育是根的事业,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名有着36年党龄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始终相信:“唯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要真正实现“幼有善育”,必须要在科学研究上下一番苦功:多研究一些,研究得更细一些,我们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就更深一些。

仅有情感投入还不够,幼儿教师的“第一专业”是研究幼儿

“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对标心目中的先进人物,对自己提出高要求。”1975年,郭宗莉如愿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当时,她心中的榜样就是上海首批评上特级教师的幼教界前辈赵赫老师,赵赫也是沪上首位幼教界特级教师。

“她的公开教学和幼儿品德培养报告,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总会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她那样读懂孩子、像她那样熟谙教育规律。”郭宗莉说,为了尽快提高业务能力,她常常主动请更资深的教师来点评自己组织的幼儿活动,每天写下一页页满满的教育笔记。

读懂孩子的需要是幼儿教师的专业,怎么才能做到?郭宗莉的秘诀是“先让自己成为孩子”。

作为幼教老师,和孩子交流时,郭宗莉总会用半蹲跪方式,或和孩子同时坐在小椅子上,保持目光平视。幼儿园里有几百个孩子,她能准确叫出每一个孩子名字,靠的正是对于幼儿需求的细致观察。“每个孩子的需要都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通过和他们的沟通对话,每个孩子的特点就会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1985年,郭宗莉成为全市最年轻的示范园园长。在她看来,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而怎么去爱,则体现了好老师的专业境界。当时,她和上海几位有研究志趣的同行自发组织了和老一辈特级教师围绕幼教热点与问题的定期研讨。

在一次讨论中,在谈到有些年轻教师带班经验不足的问题时,一位老前辈形象地打比方说,这是因为他们还不会“轧苗头”?(上海方言),即还不能对幼儿行为和情绪反应有判断和预见。

结合大家对如何“轧苗头”的教学研讨,郭宗莉也开始反思: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孩子,而每个孩子也有各种各样的言行,如何寻找对孩子行为的恰当解释?如何从孩子的言行中辨别他们真实的需要?追寻这些问题思考,她意识到,教师对幼儿不仅要有情感上的关爱,更要科学地了解幼儿,要对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在各种活动中的言行表现进行意义阐释,从而获得对幼儿感知、经验和行动的深层理解。

自1996年起,郭宗莉从实践问题着手建立逻辑线索,对积累的上万份观察幼儿记录资料进行汇集、分析。将研究幼儿作为幼儿教师的“第一专业”,在她的努力下,幼教专业实践从凭借“经验”逐步走向遵循“规律”。

在细枝末节处创新,充分尊重幼儿的选择

1999年,郭宗莉获评上海市特级教师。虽然已担任园长多年,但她始终带班参与保育和教育工作。

无论寒暑风雨无阻,每天早上站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孩子们,是郭宗莉的习惯。

起初,她记得很多孩子在和家长分别时都会说上一句话:“今天要早点来接我哦。”看似再平常不过,郭宗莉却从中“轧出了苗头”。

“孩子们之所以会这么说,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幼儿园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随即,郭宗莉着手和老师们一起对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孩子们在幼儿园最不喜欢的,正是家长最担心的几点——吃饭、睡觉、上厕所。

吃饭没新鲜感?根据调研情况,在郭宗莉的倡导下,幼儿园开始为小班、中班、大班分设不一样的选择性就餐活动,让小班孩子进餐前自己动手取拿餐具和饭菜,让中班孩子自主选择希望在一起同桌就餐的餐伴,而大班孩子则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目的性”的餐桌,例如干净桌、快快桌、示范桌等。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网址: http://www.jyyjysyzz.cn/zonghexinwen/2021/0515/1241.html



上一篇:托普朗宁立足教育底层研究,推出革命性解决方
下一篇:咸宁市教科院到通城县开展课题研究培训

教育研究与实验投稿 | 教育研究与实验编辑部| 教育研究与实验版面费 | 教育研究与实验论文发表 | 教育研究与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研究与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