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研究与实验》栏目[08/31]
- · 《教育研究与实验》数据[08/31]
- · 《教育研究与实验》投稿[08/31]
- · 《教育研究与实验》征稿[08/31]
- · 《教育研究与实验》刊物[08/31]
满族传统教育谚语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语言类文化如谚语、诗歌等;语言类文化郎朗上口,对传播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满族谚语是满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语言类文化如谚语、诗歌等;语言类文化郎朗上口,对传播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满族谚语是满族文化的精华之一,其简练通俗并且具有一定教育意义,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本文以“射出的箭不回头”为例,对其起源、流传地域及对象的背景进行阐述,说明了其最初含义与引申含义,并且在此基础上,笔者从教育作用的层面对其进行了剖析,从中获得启示。
一.背景介绍
满族是中国东北部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满族总人口为万人。满族先人繁衍生息于白山黑水之间,生活所处自然环境依山傍水,既可渔猎又可采集,故早期满族采集渔猎生活极其繁荣;其中狩猎是满族先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在渔猎经济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它为人们的食物、穿着、提供了基本的来源。[1]因此满族的先民格外地重视狩猎,“射出的箭不回头”这句谚语正是来源于满族先民的狩猎经验;满族先民在从事生产中发现他们手中射出的箭只能向前方飞这一自然现象,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引申出:他们的孩子在做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思考,但在做事时应该像飞出去的箭一样勇往直前,永不后悔;在做事后,应该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结果。满族先民用日常狩猎现象以满族特有的生活文化来教育子女,用朴实、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说明深刻的道理,富有启发性、教育意义。这句谚语对塑造满族孩子谨慎、坚毅勇敢的品德具有重要作用。
二.释义
1.最初含义
“射出的箭不回头”这句话来源于满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是一句经验总结性谚语;满族素有“引弓之民”之称,弓箭与满族人民关系至为密切。在满族入关以前,弓箭作为最得力的狩猎和防御工具,在满族生活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满族的谚语,不少都涉及了弓箭[1]“射出的箭不回头”便是其中之一。“射出的箭不回头”的意思就是经过弓射出去的箭只能以直线向前面飞,不能随意调转方向或者往回飞。起初这句谚语并没有什么深层含义,只是满族人民对生产生活中所观察的射箭现象的描述;类似的经验性总结的句子还有很多,如“山鹰不会盘旋在无肉的地方”“背后来的箭最難防”等。
2.引申含义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射出的箭不回头”这句经验总结性的谚语逐渐衍生出其更深层次教育意义。满族的先人在骑射打猎时,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食物和皮毛,每射出一箭时都要经过思考瞄准校正,以保证最大可能地射中猎物,而箭射出去之后,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箭的走向,这个时候射箭人要学会接受箭射出去后产生的结果。满族先人将狩猎中获得的这一经验性的常识引申到了对其子女的教育上;他们用这一日常现象来教育告诫他们的子女:在做事前要三思而后行,要谨慎。在做事时要勇往直前;在做事后,就不要犹豫后悔,要坦然接受事情的结果。
三.教育作用
(一)人生导向方面
1.利于培养良好的性格
性格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在于其往往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萨克雷曾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提到:“最重要的不是头脑,而是指导头脑的东西——性格、心灵、崇高的品性、教养”。从两位名人的言语中,我们不难提炼出,良好的性格品质一旦形成终身受益,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射出的箭不回头”这句谚语是在满族先人在其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满族先人在教授孩子打猎射箭时不断将其告诉给他们的子女,以此告诫孩子在猎取食物物时应该谨慎多思考,瞄准了再发箭。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的过程;在跟随长辈狩猎时,长辈的谆谆教诲慢慢地渗透进满族孩子的心中,慎思、坚毅的性格也随之养成。
随着满族社会文化的变迁,射箭狩猎逐渐消亡;但是蕴含着满族先人在生活、斗争中积累的种种经验和智慧的谚语却保存下来。时至今日,谚语依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孩子良好性格培养和形起着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严谨思维的培养有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网址: http://www.jyyjysyzz.cn/zonghexinwen/2021/0218/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