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教师风采】吴武典:中国特教的先行者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他,一生殷勤引渡千帆赴远洋,闲看江水流成行; 他,三更灯火栽培桃李香万里,细品流萤满天际。 风霜雕刻了他历经盛衰荣辱的容颜,师道点燃了他固守世代传承的火焰。 他就是来自

他,一生殷勤引渡千帆赴远洋,闲看江水流成行;

他,三更灯火栽培桃李香万里,细品流萤满天际。

风霜雕刻了他历经盛衰荣辱的容颜,师道点燃了他固守世代传承的火焰。

他就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名誉教授及屏东大学荣誉讲座教授、岭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吴武典,一位中国特教的先行者。

吴老师和加德纳等多元智能专家合影

家境贫寒读花师,导师赏识牵姻缘

吴老师家住宜兰头城滨海的一个小农村,家境贫寒,年幼丧父,常有断炊之虞。母亲贤良持家让他时时刻刻感觉到母爱的温暖。虽然父亲早逝,但吴老师觉得父亲对他影响颇深。在吴老师的印象中,父亲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上进心强,汉学和书法造诣高超,一旦有钱就买书看。《三国演义》、四书等线装经典就成了吴老师童年时爱不释手的读物。

无独有偶,大陆有一位与吴老师经历相似的学者叫易中天。在《客从何处来》第一季节目中,易中天在湖北省图书馆找到了曾祖父易翰鼎写的《太平草木萌芽录》。易翰鼎写到“自叙平生至愿,荣华富贵皆在所后,惟望子孙留心正学,他年蔚为名儒,则真使吾九泉含笑矣,群孙勉乎哉。”这句话简单地翻译过来就是说,易翰鼎不希望子孙后代追求荣华富贵的物质生活,倒是希望他们挖空心思学习将来成为有名的专家学者。后来易中天不失所望成为了著名的历史学者。

有一年过年,吴老师问父亲要不要买春联应景,父亲说自己写就好了,于是父亲亲自提笔写了对联。横批是“积善人家庆有余”,上联“愿忍辛勤度岁年”,下联“只望子孙成才器”。吴老师的父亲同样希望吴老师读书成才,吴老师也同样没让父亲失望数十年后成为特教领域的大家。

在初中毕业前,吴老师梦想成为科学家、政治家,甚至军事家,教师未曾是他心中所想。“那个时候家里穷,我想继续念书,那么免学费、供吃住的师范学校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我也就这样进了花莲师范学校。”吴老师说到。理想如月光般浪漫,可是却照不进现实。

在海峡的另一边,易中天18岁高中毕业那年受到苏联小说《勇敢》的影响,热血地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立志保卫国家边疆。当他到了那个被诗意描绘过的地方后才发现原来生活不是诗。一天到晚就奔波不停地干农活,他饿得想吃外星人的心都有了。

花师坐落在花岗山上,濒临太平洋。学校那时候聚集了来自台湾各地的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吴老师就读的四八级(1959年毕业)普三甲班中大约三分之二来自花莲、宜兰及台湾中南部,大多是农家子弟,一半以上是“三级贫户以上”出身。大家刻苦、耐劳、笃实、用功,练就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师范生精神”,直到毕业都留着“萝卜头”(剃光头发)。

吴老师说自己从初中到师范学校,老师给他的评语不约而同地都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认为自己年轻时是“乖乖牌”当道的时代,他是当时的典范:顺从、内省、负责、成绩好。在花师时每周大家在班会都很认真的进行生活检讨有一次,有位同学问班导师:“怎样才能不犯过?”导师随即说:“问吴武典。”吴老师平时很少发言,临时被点到,楞了一下,直觉的说:“言多必失。”接着又补了一句:“沉默是金。”同学公认如果将班导师比作孔子,那么吴老师便是颜渊。老师当时内敛压抑,走路目不斜视,因此还被女生班同学封为“石膏像”。

一尊石膏像难以被外界所改变,来时硬邦邦,去时硬邦邦。如果一个男生被女生冠以“石膏像”的绰号,恐怕他很难取悦女生。但就是吴老师这尊“石膏像”被学校选为“花师10周年校庆”全校三名优秀学生之首。

吴老师年轻时坚持写日记、周记反省自己。他写周记更认真,周日还常一个人留在教室里写周记,每篇必先打草稿,从不留白。吴老师的周记文字工整、内容充实,成为当时花师一绝,无论校长或班导师都视为典范。后来班导师离开花师到高雄女中任教,特意向吴老师借了一本写得最好的周记让那儿的学生观摩,并告诫她们周记要这样写。后来这本周记传来传去,竟然不知所终。导师很过意不去,加上担心吴老师太木讷内向,不易有异性对象,于是班导师在吴老师读台湾师大时,便介绍同在师大读书的女学生给吴老师认识。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网址: http://www.jyyjysyzz.cn/zonghexinwen/2020/1015/474.html



上一篇:用“高效读写”解放学生
下一篇:高校接受捐赠与校企合作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

教育研究与实验投稿 | 教育研究与实验编辑部| 教育研究与实验版面费 | 教育研究与实验论文发表 | 教育研究与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研究与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