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研究与实验》栏目[08/31]
- · 《教育研究与实验》数据[08/31]
- · 《教育研究与实验》投稿[08/31]
- · 《教育研究与实验》征稿[08/31]
- · 《教育研究与实验》刊物[08/31]
三螺旋理论下高校创新型会计人才协同培养及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三螺旋理论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机制的理论基石,要求高校、产业和政府打破组织边界,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文章在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协同培养现状的基础上,
三螺旋理论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机制的理论基石,要求高校、产业和政府打破组织边界,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文章在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协同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三螺旋理论下的高校创新型会计人才协同培养和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模型,对高校、产业、政府三方之间作用机理进行剖析;进而从提升教育理念、构建创新创业型会计人才素质框架、搭建协同培养平台和实施“八个四结合”的协同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三方联动耦合的创新创业型会计人才协同培养实现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下,高校会计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应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这一主旨,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近年来由于卓越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个别地区以及高校在细化学科设置方向的同时,又进行了新一轮招生规模扩张。但是在没有充分调研和创新不足的背景下,导致会计人才的供给规模畸形扩大,出现会计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逐步显现。三螺旋理论为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维。因此,在“卓越计划”推动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和协同视域下,在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三螺旋理论下,探索高校如何与政府、产业、企业相结合,推进创新创业型精英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推动高校会计教学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平台,探索部部、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政府、高校、产业三方联动耦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促进创新型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人才协同培养研究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美国是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我国在高等院校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1999年1月,教育部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此后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内容对省级教育行政机构、部属高校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提出纲领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意见。创新创业教育在注重研究生修好本专业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为主要目标,能为社会、经济和个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家教育部在政策性文件中,将创业教育拓展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模式的。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创业的成败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侧重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开发。而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未来自我价值实现途径的总体规划,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学者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从内涵、管理模式、创新创业环境、创业文化、创业动机、创新精神和创业意向、创业力评价方法、创业基地、课程体系、创业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有报道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基础层面、实践层面、保障层面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互动。提出中国学校创业教育应采取“观念指引、分类建设、制度保障”的发展思路,树立立体创业教育观,重点加强师资团队与课程两个核心环节建设,建立促进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的支撑体系。研究了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与实施策略。提出建设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更加注重高校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协作性,扩大创业教育外围,不仅局限于高校内部,而是尽可能的引入外部组织和个人,并通过有效的协同合作,实现“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总体来看,虽然国外学术界还没有把创新创业学的研究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而仍然只是以企业活动周期的细致探究为依托,但其研究已由定性深入到定量层面,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效,并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已开始普及,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已逐步形成,创新创业型人才已从高校中源源产生,并相继取得了显著的创新创业效果。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网址: http://www.jyyjysyzz.cn/qikandaodu/2021/0329/971.html